作為備受關注的“春晚”,讓民眾“回味無窮”的似乎已不是豐富的節(jié)目本身,也不是絢爛的舞美設計、回歸“節(jié)儉”、“國際化”、“年輕化”、社會熱點的反映等“褒”的部分,節(jié)目,這是那么和諧、幸福的畫面。別讓“挑骨頭”、“挑刺”、莫須有的花邊新聞評論吸引了“眼球”,回歸“春晚”初衷,從藝術的角度出發(fā),辯證、合理、包容看待“春晚”,看待我們身邊的事物,弘揚中華民族傳統(tǒng)美德,是我們所需提倡及努力的。
由“亮點”被無聲湮沒,而“缺點”、炒作話題被大做文章、搶足“眼球”可見,部分民眾對于“春晚”的態(tài)度,實在像“大家來找茬”,甚者隔岸觀火、火上澆油。倘若大費周章地尋找“穿幫鏡頭”、“對嘴口型”的行為是出于督促“春晚”辦得更好的目的尚可,但若是僅僅樂此不疲地在“雞蛋里面挑骨頭”,倒是讓人忍俊不禁了。部分網友拿今年的節(jié)目較之以往,稱導演組試圖爭取有話語權和表達欲的年輕人,疏遠了最忠實的觀眾群--中老年、農村觀眾,原因是獻唱的紅歌手、民歌手減少,流行選修歌手相應增加,民族歌舞、民歌聯(lián)唱等節(jié)目減少,讓中老年、農村觀眾無可適從,而事實上,今非昔比,與時俱進,有何不可?雖流行歌較美聲民族歌曲較“難登大雅之堂”,但它具有朗朗上口、傳唱度高的特點,為人民群眾所喜聞樂見,增加流行歌節(jié)目也不失為“貼近群眾”的做法。至于男男對唱《給我你的愛》、男女對唱《一輩子的朋友》被笑稱“基情”則頗為無稽,讓人啼笑皆非,執(zhí)導哈文也稱“想象力過于豐富了”,基于演唱者的性別、歌名斷章取義未免過于輕率。而各執(zhí)一詞、疑似相互推諉的主辦方、表演者在“找力宏”這一臺詞說法問題上也著實受到不少關注。
針對種種現(xiàn)象,筆者認為,我們必須提高幾點認識:藝術本身并非全然以娛樂大眾為目的,亦非需要迎合低級趣味才能具生命力,我們需要站在欣賞的角度去體會領悟節(jié)目的涵義;用辯證的眼光、包容理解的心態(tài)看待事物本身;合理提出建議要求、不走極端路線。古語有云“金無足赤、人無完人”,若優(yōu)點亮點無人問津成為“過眼云煙”,而缺點不足則被放在顯微鏡下般被“無限放大”,浮躁之風盛行,則會縱容了部分人的不良心態(tài),容易形成“找茬”、挑剔的不良社會風氣,不利于社會公德、中華民族傳統(tǒng)美德的弘揚。試想,“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先不談每個能上“春晚”的節(jié)目經過層層篩選,在正式上臺前最后一分鐘還有可能被“刷”導致演員們的努力付諸東流,且看雜技團演員們的藝術精神、臺前幕后的表演人員工作人員的敬業(yè)精神實在是可歌可泣:身懷絕技的背后是殘酷密集的訓練,當我們與家人團聚的時刻,他們?yōu)榱艘慌_精彩華麗的晚會,為了全國觀眾的快樂,兢兢業(yè)業(yè)、堅守崗位,把笑容與心血獻給我們,把沒能與家人團聚的遺憾留給自己。這些難道不值得我們傳頌、銘記嗎?為何過多地把目光停留在“找茬”上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