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公關公司:博物館中的國際公共關系
2015-11-08 13:49:03
紐約大都會博物館(The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是西方世界最為知名的博物館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大的藝術博物館之一。大都會博物館位于紐約曼哈頓中央公園西南方向,主建筑物面積約有8萬平方米,展出面積共計20多萬平方米;2013年度參觀人數(shù)超過620萬人,在世界范圍內僅次于北京故宮博物院和巴黎盧浮宮;在19個永久收藏品館部中,博物館藏有超過200萬件來自世界各地的藝術品;在室內設計方面,各館部根據(jù)展品模仿不同歷史時期和地域的風格,從公元前的古埃及、古羅馬延續(xù)一直至現(xiàn)代美國。
博物館的亞洲藝術部(Asian Art)共計安排了54個展廳,其中有10個日本展廳,編號為223-232。與其他如中、印、韓等亞洲國家的展廳不同,日本展廳在布局上完全獨立于其他亞洲展廳,這在客觀上使得日本展廳在相應的公共關系策劃和公共關系實施上擁有較大空間與主動權,與其他亞洲國家的布展相比獲得了先天優(yōu)勢。從公共外交以及國際公共關系研究的角度而言,大都會博物館日本展廳對中國進行博物館公共文化外交而言,有以下三個方面的啟發(fā):
一、重新發(fā)現(xiàn)國際公共關系中的博物館平臺
從博物館學的角度而言,博物館是“科學研究及文化教育機構,也是物質和精神文化遺存以及自然標本的主要儲藏室?!逼渲饕蝿帐恰八鸭?、保存各方面的物質文化遺存和文獻資料”。(引注部分參見傅正倫:《博物館學概論》)從這些定義和表述來看,博物館的功能更主要的是其內部建設、科研、保管和陳列。在一般意義上,對于博物館功能的歸納,主流觀點是典藏、研究、展示、教育四方面說??偠灾瑥膶I(yè)的博物館學角度來看,博物館面向公眾的部分或對外的部分并不排在首要位置,甚至不是博物館學的主要研究對象。
然而,博物館是天然的公共關系場合,特別是大型綜合性博物館和歷史、文化、藝術類專業(yè)博物館,更是開展公共文化外交和國際公共關系活動的平臺。
英國《藝術報》(The Art Newspaper)曾于2012年4月發(fā)布“2011年全球博物館參觀人數(shù)”報告,報告顯示,該年度全世界范圍內年參觀人數(shù)達100萬以上的博物館有52家。而且,這些博物館所在的城市與這些城市的國際化程度呈現(xiàn)出高度一致性,如倫敦、巴黎和紐約分別有7家、5家和3家博物館上榜。對于國際旅行而言,參觀著名博物館幾乎是必然的選項,這一點可以從各種旅行類圖書中的到印證。
大型博物館還是經(jīng)常性舉辦較大規(guī)模公共文化活動的公共空間之一。在實際操作中,博物館經(jīng)常為國家間的文化交流年活動,各類特展、年展和雙年展的落地提供場所。更為重要的是,博物館的固定展覽和特藏部分,是一個相當長期的和相對穩(wěn)定的,可以進行深度公共關系策劃的環(huán)節(jié)。特別是在海外大型博物館中,以文明體劃分的展品和展室構成博物館的各個組成部分,通過“落地”型的長期運作,完全有可能實現(xiàn)公共文化外交的目標,以及實現(xiàn)塑造民族國家良好形象的國際公共關系目的。
二、如何在海外大型博物館中塑造國家形象
與中國國內的大型博物館相比,海外同類博物館,特別是西方國家博物館往往有一個特點,就是常規(guī)展品來源幾乎不受地緣限制。這當然與這些國家的殖民史有關,長期殖民海外,使得它們的博物館有機會匯集世界各地的展品,久而久之,西方的博物館就形成了寬泛的收藏習慣。反觀不少中國國內的大型博物館,其藏品來源相對要單一許多。
在展品權屬問題得到解決的基礎上,海外大型博物館的這一特點,客觀上使得在海外大型博物館中塑造國家形象成為可能。大都會博物館日本展廳與其他亞洲文明體展廳相比,形成了幾個比較明顯的優(yōu)勢。
首先,展品安排上的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交融。日本展廳充分運用了相對獨立和集中的10個展室給予的空間,在布展安排上,體現(xiàn)日本傳統(tǒng)文化的展品(如和服、繪畫及書法等)全部設置在依附墻體的櫥窗內;現(xiàn)代展品(如現(xiàn)代雕塑、鐵藝等)則全部安排在不設置櫥窗、不依附墻體的展室結合部等處。在傳統(tǒng)文化展品的介紹上,突出其歷史感,在現(xiàn)代展品方面則刻意顯示出創(chuàng)作者的年輕,在日本展廳的展品中,最早的展品可以溯及兩千年前,最新的展品則是一位生于1980年的藝術家創(chuàng)作的工藝品。
其他亞洲展廳的展品則完全沒有這樣的安排。例如中國展廳,最晚期的展品是晚清的鼻煙壺;在“中國庭院”的展示部分,也沒有現(xiàn)代作品,而且中國展廳和“中國庭院”在位置沒有融為一體,很難使公眾通過大都會博物館對中華文明的傳統(tǒng)、延續(xù)和發(fā)展形成完整的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