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下,
銀行有兩把"雙刃劍",一個是存款,一個是貸款,存款組織與發(fā)放貸款相比,存款顯得尤為重要。銀行不能一日無"米",更不能煮無米之炊。因此,不少年輕大學生參加銀行工作后,常常為了完成組織資金任務而忙碌奔波,是求爹爹、拜奶奶,真正是"一人在銀行,全家來幫忙".特別是對一些大的對公客戶,銀行人是用盡了渾身解數去服務上帝、感動上帝,最終贏得上帝。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fā)展,"花錢買存款"的形象在一些商業(yè)銀行基層營業(yè)網點也不同程度地存在,出現了春節(jié)、端午、中秋等大的
節(jié)日向黃金客戶"拜節(jié)"的現象,有的送貴重月餅、有的送紀念幣、有的送床上用品,甚至極個別的干脆送"紅包".殊不知,這也是一種腐敗。有的客戶過一個節(jié),會收到多家商業(yè)銀行的禮品,少的幾千元,多的幾萬元。如果對照紀檢部門的相關要求,肯定夠"道子",只是大家知道這是公開的"秘密".
因此,筆者建議,銀行對客戶"
公關",要把握好"分寸",既要讓客戶感動,又要讓客戶心動,同時也要怕擔不廉潔之名而擔驚受怕。具體是要做好"三送",即:一是送健康。對一些重點存款大客戶可以組織他們去進行一次體格檢查,或者組織其開展健身
活動,讓其享受商業(yè)銀行的特別服務。二是送服務。比如,對家有病殘老人的重點客戶,銀行可以開展志愿者服務,定期登門為其做好事、解難事,切實解決其后顧之憂,這樣總比送錢物要好,同時客戶心里也很踏實。三是送知識。對一些大老板,銀行可以根據其閑置資金情況,幫助其"量體裁衣",及時制定理財計劃,并引導其遠離非法集資,拒絕高息誘惑,盡量幫助其獲得豐厚的回報。只有這樣,銀行既可以獲得更多的好客戶、大客戶,又可以保護好客戶,讓其平平安安生活工作,何樂而不為呢!